【宏观专题】电价上浮的影响有多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021-11-08 10:39:00

结合国内外的电价政策,如何看待电价与通胀的关系? 


我国电价以管制为主,历年通胀往往不是电价上涨的结果。回溯我国过去十年的三个通胀周期,随着电改深化,电价已具备一定的传导能力,但由于上浮限制,通胀后期电价传导能力逐渐减弱;


欧美发展清洁能源初期电价上涨大幅推升通胀。欧盟和美国在21世纪初就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电力体制,在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初期,电力系统成本提升,在成熟的市场化电力体制下,电价出现了大幅提升,从而推升通胀中枢。


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电价上浮对我国通胀和利润格局影响几何? 


在能耗“双控”和电力保供背景下,发改委日前发布文件,要求电力上浮阀门打开,浮动范围扩大,市场化程度提升,同时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基于此,我们对下述两个关键指标分别设定三种情形:市场电量占比(40%;50%;60%)、市场电价涨幅(5%;10%;20%);


电价上涨对于PPI的冲击最大,对CPI的影响较弱:


限产政策叠加市场电价上浮10%将推动10月PPI进一步冲高(电价贡献在0.6%),未来涨电价将承担压降高耗能行业的任务,电价对于PPI支撑面临逐渐加强(11、12月分别贡献1.0%和1.4%);


电价上涨下,成本上升幅度按行业排序:原材料、采掘业(约0.40%)>装备制造、建筑、传统制造(约0.27%)>新经济制造业(约0.22%)>农业、服务业(约0.11%)。


电价上涨加速利润分配格局反转,成本传导视角下高技术和中游设备偏受益:


随着通胀到达高位,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边际趋缓,成本传导能力逐渐减弱的部分高耗能行业利润将受到侵蚀。具体包括:有色采矿、非金属采矿、橡胶塑料、非金属矿制品、黑色冶炼;


受益于出口景气以及成本传导能力逐渐提升的装备制造和新经济制造业能够将电价向下游传递,同时获得超额利润。具体包括:出口导向的传统制造、装备制造、新经济制造;此外,电力行业利润也将改善。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报告电价上浮的影响有多大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